用户:
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公告动态>新闻动态
公告动态
石油业将迎大变革!最新消息称:油气改革方案有望出台
2017-05-04 09:03:01
信息来源:大连石油交易所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浏览次数:1134

     

      日前批转发改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出台实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加快研究制定改革配套政策和专项方案。

 

有消息称,酝酿已久的油气改革方案有望于本月内出台,行业格局或将重塑。业内人士称,油气改革方案将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管住自然垄断、放开竞争环节,其中,最大亮点是上游放开和管网独立,但行业仍存成本过高难盈利、开放力度存争议、准入标准未建立等三大难题,拖慢了方案出台的进度,能否在月内出炉仍是未知数。

 

其实,油气改革方案在2015年底和去年底都曾传出即将出台的消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油气价格改革方案,要求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2016年,油气改革再度成为年度改革计划,发展至今,管输价格、成本监督审查、混改试点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梳理清晰,综合改革方案出台时间已然成熟。

此次油气改革方案将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端”原则,天然气定价将逐步市场化。一旦市场化定价机制基本成型,天然气价格将存在下调空间,下游工业用户、交通用户等等均将受益。

 有望放开勘探准入和天然气定价市场化

中国油气上游的管制由来已久,严重影响了开发进程。只有将区块实行公平准入,才能够让整个油气产业链充满活力。油气产业链是贯穿上中下游的系统,被比作为河流,当上游有大量活水不断进入时,整条河流才有了生命力的源泉。如果上游缺乏水源,下游自然就会失去活力。目前油气产业的主体处于行政性垄断制约下,导致上游和源头死水一潭。

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法律限定了只允许少数几个国家公司有区块申请权,于是长期以来中国只有“三桶半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三大国营公司和属于地方国营的延长石油公司),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的一体化。这种局面长期延续,事实上己形成对认为有油气前景区块的全覆盖。上游难以实施市场机制,即使下游有限的开放也难于改变整个系统的冷清场面。显然,这种僵化体制难以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格格不入。

 

上游的市场化、区块的依法开放成为油气改革的重头戏和关键,但它也因牵扯到目前作为中国油气工业主体和支柱而成为难点。于是,在改革上出现了不同的构思和线路图,也形成了不同的改革预期:

逐步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准入。推进矿权改革,改革油气勘探开发专营制度,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变“申请在先”方式为“竞争性出让”方式。规范油气企业勘查开采行为,设定最低勘查投入标准,对未完成法定最低勘查投入的,依法追究探矿权人责任,直至注销探矿权。逐步放开油气进出口限制。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油气资源进出口,活跃油气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油气安全。进一步鼓励具有一定资质的各类原油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原油。

适时放开油气竞争性环节政府定价。油气领域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随着油气改革和价格改革的持续推进,放开成品油价格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应放开成品油终端销售价格和进出口权,保留政府在市场非正常时期的必要干预权。择机逐步放开天然气井口价和终端销售价格,进一步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推进非居民用气的市场化交易。同时,加强政府对自然垄断环节价格的监管。

对于天然气管道改革传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民生证券总裁助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的管清友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这个讨论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实现,从长远看,管道业务也必须要从石油公司剥离,让管网之间形成竞争,否则很难形成真正的石油市场经济。但落地难度很大,中石油的管道业务是国企代替国家投资,如果收归国有,原有投资如何处理是个难题。管道业务有民资、外资等不同资金来源,企业做了大量投资,很多还在投资回收期里,如何回收也很难确定。

 

即便扫清前路,让政府来投资,巨大的资金缺口也将是很大的压力。董秀成说,虽然这个呼声已有10多年,但管道独立现在不是好的时机。原因是中国现在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和俄罗斯、美国比差距还很大,只有几条大管线,根本谈不上网。管道有公共设施属性,基础设施如此落后,需要投入的管道建设资金非常庞大,可能以千亿、万亿计。这笔钱从哪里来?新成立一个与三大石油公司无关的管道公司,让他们出钱投资?他们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靠中央财政也不大可能,这笔钱对中央财政来说不是小数,民资也是杯水车薪。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三大石油公司各自投建,等管道逐渐建成一定规模时再剥离出来,由专门成立的管道公司独立运营,那时这个管道公司只需建一些小管道把原有管道连接起来即可,形成全国性的管网,投资量就会小很多。

 

“目前,天然气价格改革重在完善机制,首先是中游实现管网独立。因为管网不独立,天然气市场化是永远做不到的。”董秀成表示。

当前我国天然气中游输配环节高度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手中,而且管网管理体制复杂,多个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例如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从新疆口岸输送到各个省的门站要经历上千公里,加价在8毛左右。而从省门站到用户往往只有几十、几百公里,有的地方加价在一块钱以上。本轮油气改革有望放开油气下游环节竞争性业务。允许具有资质的各类社会主体进入油气加工领域。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环保和能耗等技术标准,加强对油气加工企业的监管。有序放开成品油批发主体限制,放开加油站业务的市场准入。提高天然气配售环节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天然气配售环节公平竞争。

此次改革有望推进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管道独立,明确管道企业只提供输送服务、收取管输费,不得参与上下游业务。逐步放开管网投资和建设,鼓励多方投资者进入。落实管网互联互通及向第三方接入服务,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公平、公正地向所有用户提供管输、储备、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天然气有望市场定价。我国近年来加大天然气进口,本土天然气亦是供大于求。我国天然气供应大于需求的格局将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叠加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天然气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此外,由于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激增,尤其是页岩气储量的大幅扩充,加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天然气需求增速较低,造成2012-2015年全球每年约有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过剩,使得天然气价格受到较大冲击,且这一宽松的供需格局未来将会持续数年。在油企改革大背景下,天然气定价机制将有可能得以进一步落实。

另外,LNG 装备行业也将迎来回暖拐点。目前油气价差逐步打开,LNG汽车经济性已经凸显,且已回升至2012-2013年期间的历史高景气时期,LNG重卡和LNG客车的渗透率直追历史最好水平。驱动油气价差处于高位的核心因素是结构性的,较大的油气价差未来可持续多年,LNG装备业也将以2017年为起点开启数年的高景气周期。

总之,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改革落地较为迟缓,但是,改革势在必行。石化行业油气体制改革主要分为行业改革和央企混改两部分。行业改革方面,石化行业在油气区块、油气进口权、油气管网、油气价格等方面将打破垄断,引入民营资本,推进市场化改革,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经营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石化行业垄断打破将为民企及社会资本提供投资机会。央企混改方面,随着民营资本的引入,石化央企自身也会推进改革,提升经营水平。“三桶油”对旗下资产进行专业化重组、平台化整合将是改革的方向。通过实现单一业务板块的整合重组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既减少了同业竞争、提升了效率,也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三桶油”旗下资产重组并上市有助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进行资产重估。

深化油气企业改革方面,需要进行“主辅分离、做强主业,产权明晰、完善配套”的改革,将三大油气企业的“三产多经”、油田服务等辅业剥离,推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文章来源:油小二)

 




友情链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50160    辽ICP证15007223号-1